8月14日下午,瑞昌市洪一乡慈善会2023年“洪一骄子”奖学金颁发仪式在该乡政府礼堂举行,对全乡今年高考录取“985、211”双一流大学的12名优秀学生颁发“洪一骄子”奖学金。其中,奖励985高校的学子3000元/人、211高校的学子2000元/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特别奖励考取清华大学的余鸿瑞同学10000元奖学金。据悉,余鸿瑞是自恢复高考以来该乡第3个考取清华大学的“洪一骄子”。
2023年“洪一骄子”奖学金颁发仪式
只有万余人口的洪一乡,是瑞昌市最边远的山区乡之一,也是远近闻名的“红色之乡”、“才子之乡”、“博士之乡”。历史以来,洪一乡文风盛行,重教兴文,书韵飘香,书塾遍布。在洪一,教育始终被放在首位,老师就是知识的象征,老师的地位是最高的,家长们把老师当做亲戚看待,老师则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许多学业有成的洪一学子,毕业后都纷纷选择在“三尺讲台”上奉献青春,致力于教育事业,并在教学中坚守自己的职责。
肖文岩给余鸿瑞同学发放10000元奖学金
该乡大畈村一谈氏家族连续九代人从事教育,被誉为“世上最牛的教育世家”;该乡连续三代以上从事教育的家庭则更多,例如,朱湾村的朱槐阳,目前在瑞昌市铜城学校任教,父亲朱淳珍、爷爷朱中绪、太公朱芳芹都是远近知名的教师,一家四代从教;再例如,长坑村的何深平,从教40多年,他的父亲何枝庆、母亲王韵琴都是教师出身,他的三个女儿何海英、何海芳、何建芳都是教师,也是地地道道的“教育世家”。即便是今年被清华大学录取的余鸿瑞,他的父母亲也是教师出身。据初步统计,从洪一走出的学子,几乎有近三分之一的人选择了从事教育工作。
余鸿瑞代表2023年“洪一骄子”发言
1980年,该乡大畈村的谈华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成为该村自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个大学生,一时间轰动了整个九江地区。1987年,谈华高从清华水利系研究生毕业后,在中国水利科学院工作,1993年去了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成为该村的第一个博士。在王能宪、谈华高、王能应、谈志林等早一批博士的示范效应下,该乡孩子们好学成风,大家不比吃穿比学习,谁家孩子学习成绩好,谁家就是村民心目中的“明星户”、“光荣户”,谈景旺、谈国泰、谈太德、谈贤芳、方运霆、谈恩华、曹少文……一批批博士、博士后相继在不同的岗位上崭露头角。
谈运志致辞
为了让读书成为一种风尚,鼓励该乡高中学生奋发图强、努力进取,通过教育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7年,洪一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乡贤的力量,专门成立了慈善会,并制定了奖励制度,对考上985大学的奖励3000元/人,考上211大学的奖励2000元/人,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则奖励10000元/人。如今,从洪一乡走出的优秀人才层出不穷,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一大批“985、211”双一流大学都有“洪一骄子”的身影。大学以上学历占全乡总人口的6%以上。
母子来个拥抱
“学业鸿途通大道,山乡瑞霭蕴清华。”作为今年瑞昌市理科高考状元,余鸿瑞代表2023年“洪一骄子”发言,他特意将自己的名字嵌进了自己发言的开头语,既是在鞭策自己,更是激励他人。“我们将以此次慈善会的奖励和鼓励,作为新的起点,添加新的动力,继续保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学习态度,力争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将来回报家乡,报效祖国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祝我们洪一乡涌现出更多的优秀学子,培育出更多的‘金凤凰’,我在清华园等你来!”在发言的最后,余鸿瑞还向全乡的学弟学妹们喊出了这样的心里话。
父母与儿子来个合影
洪一乡党委书记肖文岩在“洪一骄子”奖学金颁发仪式上勉励,期望获奖学子常怀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家庭、感恩社会,肩负历史使命,传承洪一人民的奋斗精神,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让青春在为国家、为社会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每一滴汗水,都是成功的代价;每一次成功,都只代表过去;每一次超越,都在证明自己的成长;每一声叮咛,都包含师长的深情;每一句祝福,都是父老乡亲的期望;愿每一位洪一学子,都成为家乡人民的骄傲!”该乡慈善会会长谈运志也在颁奖仪式上勉励大家。
洪一乡领导与学子及家长合影
“我儿子考上了这么好的大学,一家人都非常高兴,党和政府还要给孩子颁发奖学金,也极大地激励了我们,鼓舞了我们。今后,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要更加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以后也能够回报家乡,回馈社会!”以648分的成绩被北京理工大学录取的该乡边山村学子谈小平的母亲陈艳华更是激动不已。
据悉,自2017年成立洪一乡慈善会以来,该乡共有近70名学子获得“洪一骄子”奖学金。曹祥淼 记者 朱淳兵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