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今年来,瑞昌通过帮助转移就业、发展扶贫车间、创业带动就业等有效措施,不断推动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同时做好技能帮扶,加强技能培训,支持脱贫劳动力免费培训、线上培训,确保脱贫劳动力应培尽培,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让脱贫劳动力致富有“术”,有工作、稳得住。
精准调查摸底,建立数据台账。加强与全市各乡镇、乡村振兴局等部门联动,以国办系统劳动力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市、乡、村帮扶干部上门入户走访、电话及短信联系等方式,切实摸清辖区内帮扶对象总数、就业创业现状、培训需求等基本情况。
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就业技能。广泛宣传培训政策,定期公布培训计划,提高就业培训知晓面,摸清脱贫劳动力与“三类人群”培训意愿,分类按需开展培训,提升就业技能水平。
搭建供需平台,促进充分就业。一是通过各类招聘平台推荐就业。积极组织需工企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定点与流动相结合的系列招聘会。二是创建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鼓励各乡镇因地制宜建设帮扶车间,引导辖区内暂时难以外出且有就业意愿的脱贫劳动力在帮扶车间就业。三是开发公益岗位兜底就业。做好全市脱贫劳动力就业保障工作,按需开发相适宜的岗位解决不能外出务工帮扶对象就业问题。
加大创贷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功效,对于正在创业但周转资金短缺的帮扶对象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同时为帮扶对象开通创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加快创贷审批效率。
加强政策宣传,确保政策落实。及时落实相关就业帮扶政策,如交通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帮扶车间奖补、企业吸纳就业补贴等,确保一个不漏。
目前已有2195名脱贫劳动力享受就业帮扶政策,就业帮扶让脱贫劳动力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为1437人发放转移就业交通补贴 66,75万元;为脱贫劳动力安置公益性岗位758个,其中人社开发426个。通过稳定外出务工规模、支持就地就近就业、健全就业帮扶长效机制等措施,切实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保就业就是保民生。我们将继续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采取‘技能培训稳就业+公益岗位安置保失业+职业介绍促就业’等措施,创造更多灵活就业机会,激发劳动者创业活力和创新潜能,牢牢守住百姓的幸福底线。”人社局就业帮扶负责人陈绪洪说道。(范雨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