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讯(通讯员 洪秋荣)今年以来,江西省瑞昌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局通过采取“望、闻、问、切”四诊法,探寻贫困原因,查找致贫病灶、对症开具脱贫良方,全力推动扶贫攻坚,让脱贫加“速”,摘帽“提前”。
每天早上,周晓平走到距离家几分钟的华懋伞业扶贫车间“上班”,家里有事情还可以回家处理一下再来。家门口就业,让他家庭工作两不误。
周晓平是一名聋哑人,是江西省瑞昌市流庄乡长流村的一名精准扶贫低保户。就业局对接扶贫干部根据他的自身贫困情况进行“望”而“诊断贫因”,和华懋伞业公司的驻码头的负责人进行了沟通,帮助周晓平在离他家300米的“扶贫车间”工作。这个车间是手工制作活,计件,自由,非常适合周晓平。让他鼓钱袋子,又照顾了孩子。这是该局通过把脉问诊开方“治”贫根的缩影。
“望”民情知民意。该局通过认真查看贫困户的居住条件、劳动能力、健康状况、技能特长、家庭情况等,摸清贫困原因,建立详细档案,为其开出就业创业脱贫“良药”。
“闻”心声体民情。扶贫干部每人一本民情日记。每天写贫困人员家庭情况、就业创业情况分析。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贫困人员家中亲切交谈,询问家庭情况,商量致贫原因和脱贫办法等,彻底摸清贫困人员的“家底”,以便对“症”下药。
王定干是横立山乡红旗村的精准低保户口,家有脑瘫和上大学的女儿,还有二岁的幼女,妻子身体也不太好,家庭经济非常困难。就业扶贫干部为他“订制”创业致富的良方。王定干参加就业局举办的创业培训后,王选择了种植大棚西瓜。在创业培训师的指点下,来到赛湖农场学习栽种西瓜技术,去年在创业贷款的扶持下,种下了赛湖农场30亩地种植西瓜。“这种大棚西瓜一年只需要栽种一次,摘果四个多月。从技能到资金全靠政府全力扶持,遇到困难扶贫干部还总找来技术人员帮我解决。”王定干笑着告诉记者:“西瓜销售也是扶贫干部帮我联系的,我就只管栽苗摘果就好了。正常情况下,年收入10万元左右。”
“问”缘由切要害。理出一整套问题清单。扶贫干部主动倾听帮扶对象的脱贫办法,列出需求清单。积极挖掘贫困户发展潜力,围绕种植、养殖、服务等行业,因地制宜,因人施策。 认真梳理访谈收集到的情况,兜清底数、盘清家底、算清收入,找准致贫因素,科学区分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不同致贫原因,理清扶贫思路,制定详细计划,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根据贫困户的实际用好用活用足国家就业创业扶贫政策,开好治贫帮扶“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