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讯(通讯员 洪秋荣)为更好地帮助贫困人员就业创业,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以来,江西省瑞昌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局在地图中查看从加大职业培训、增加资金帮助、开发公益岗位、建设扶贫车间、进行扶贫督导“五点疬着力”开展就业扶贫工作,促百姓“安居乐业”。
技能培训“栽种”致富苗
截止目前,瑞昌市21个乡镇(场)、街道扶贫技能培训全面铺开,培训种类种植有水果、蔬菜、山药、油菜、菜叶、花卉、药材等16种,养殖有鱼、猪、羊、鸡、兔等12种。参加培训学员680人;开展贫困人员家政培训班 2期64人,车辆维修培训36人。
为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培训工作。近日,市肇陈镇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参加种植养殖培训,有54名贫困劳动力参加了培训。培训以蔬菜、鸡鸭养殖、药材种植为主。培训课堂上,学员们课堂纪律特别好,老师讲得“深入浅出”,学员个个“洗耳恭听”,敢于提出问题,老师针对问题认真解答。大家的疑惑瞬间化解,课堂氛围融洽。
残疾人柯昌柏肇陈镇八门三组的一名精准扶贫人员拄着双拐工参加培训。“养殖培训老师讲得特别通俗易懂,我虽然残疾,通过培训很想在家养点鸡和鸭子的,扶贫干部说会全力帮助我的。可以卖增加收入,让餐桌也丰盛起来。”柯昌柏满脸喜悦地说。此次培训会后,肇陈镇也将进一步做好产业扶持方面的工作,促进全乡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今年以来,就业局从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加产业扶贫两处着手助力精准扶贫。人社局、农业局、各乡镇劳动保障平台组织专人对全市示范村劳动力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立足当地经济和产业特色,以市场化为导向,制订“一人一策”的个性化就业技能培训方案,突出抓好特色产业职业技能培训,居民提供针对性、实用性的政府补贴技能培训培训。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尤其是特殊种植、养殖技术的培训和实践训练。
创业贷款“浇灌”幸福果
王定干是横立山乡红旗村的精准低保户口,家有脑瘫和上大学的女儿,还有二岁的幼女,妻子身体也不太好,家庭经济非常困难。前年就业局扶贫干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鼓励他通过学技能创业,让家庭日子能够好起来。
去年在创业贷款的扶持下,王定干种下了赛湖农场30亩地种植西瓜。“这种大棚西瓜一年只需要栽种一次,摘果四个多月。相对来说栽种难度小,摘果也简单。从技能到资金全靠政府全力扶持,遇到困难扶贫干部还总找来技术人员帮我解决。”王定干笑着告诉记者:“今年又申请到了10万元就业局无息贷款用于资金周转,西瓜销售也是扶贫干部帮我联系的,我就只管栽苗摘果就好了。正常情况下,年收入10万元左右。”
刘海松腿部有毛病,老婆身体不好,是大德山林场江北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就业局精准扶贫对象。去年初,该局工作人员了解他们家的特殊情况后,让他们夫妻两人参加了免费养殖培训,开办了家庭农场,并帮他们申请了10万元创业免息贷款启动资金。“考虑养猪简单,去年3月买了3头种猪,11份下了小猪崽,目前24头小猪已经长成了80-90斤左右。”刘海松告诉记者:“今年准备再增加4头种猪,平稳的话每年2窝出栏100多头,一年毛收入10万的样子。”刘海松说扶贫干部真是尽心心力的帮我家,帮着申请资金,免费参加培训,带牲畜专家指导,才让我这个养殖场才开的起来。过年过节的又是送油又是送米的。
据了解:1-5月份,创业中心为1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创业扶持贷款90万元,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5万元。为36名精准扶贫人员开展SIYB创业培训,创业成功率76%。
开发岗位“照顾”贫困户
“我视力很差,女儿视力不好,老婆去年不幸得了重病,让紧巴巴的日子雪上加霜。自从乡镇府给我安置农家书屋做管理员,每月有一定的生活补贴、加上有低保收入,对我来说真是雪中送炭,感谢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今年55岁的高丰镇永兴村扶贫低保户孙荷水告诉记者:“有了图书室,经常有人来看书聊天,这样日子也好打发些,对健康也有益。前几天扶贫干部还带着东西来家里慰问。”
随着就业扶贫工作的持续开展,很多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劳动力通过技能创业培训就业创业之路风调雨顺。但是对那些因身体不好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扶贫人员得到了政府“偏心”照顾,开发了保绿保洁、交通协管、农家书屋、乡村道路维护等公益性岗位,有效安置了特困人员通过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实现“体面就业”。
按照“因事设岗、以岗定人、重点帮扶”的原则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最大限度收集和掌握用人单位的空岗信息,及时发掘就业岗位并做好推荐就业服务工作;鼓励和支持就业困难群体通过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创岗”;积极协调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为就业困难群体“谋岗”;通过开展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为就业困难群体“找岗”。1-5月,乡镇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人员178人,村开办的农家书屋安排13名残疾人做管理员,发放购岗补贴5.7万元;企事业单位门卫、保绿、手工制作岗位安排残疾16人,扶贫车间安排47名贫困人员就业,企业安排212名贫困人员就业(其中:LED企业安排59人。)
企业车间“搬到”家门前
为方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群众家门口就业达到增收脱贫目标,实现顾家和增收两不误,市人社局根据部分贫困群众没有一技之长、文化水平低、要照顾家庭无法离开家乡,但是又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实情,采取“企业+车间+贫困劳动力”的模式,着力推进“扶贫车间进村”活动,把就业扶贫车间建到百姓家门口,把就业“饭碗”端到贫困劳动力手中。
走进华懋伞业驻码头扶贫车间的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在机台前忙而有序地工作着,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督导小组工作人员实地察看扶贫车间运行情况,了解在扶贫车间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以及工资发放等情况,并与扶贫车间负责人详细交谈。
“我们积极探索就业扶贫新途径,宣传推广创办就业扶贫车间,大力落实奖补政策和开展贫困劳动力跟踪帮扶等工作,把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和创业典型等建成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的就业扶贫车间,有效发挥了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人员就业和稳增收的作用。”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扶贫督导“拨除”贫困根
近日,人社局扶贫干部一行通过“望闻问切”的督查方式,对横立山乡、夏畈镇、码头镇进行就业扶贫工作督导。
督导组一行首先深入到横立山乡先“望”即看村容村貌是不是有改善,再进入扶贫户家中了解“闻”即听贫困户讲述吃、住、行现状。接着来到华懋伞业基地就业扶贫车间进行实地督查。指导其发展现状及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情况。该厂共吸纳了10名贫困户务工。扶贫车间的创建为贫困家庭和留守的农家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让贫困户不出家门就能就业赚钱,还可以照顾好老人,带好孩子。据该厂负责人介绍,工人熟练后,年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
随后,督查组进一步了解就业服务、就业扶贫等工作落实情况。“问”脱贫指标完成情况是,重点了解贫困户就业、创业、收入等情况,群众对帮扶成效的满意度等。现场实地调研、查阅资料台帐、找贫困人员谈话、听取工作推进情况和下一步打算汇报等方式进行,逐一核查了就业扶贫工作台账,做到了程序到位、认真细致、纪律严谨。
在督查中,督查组对横立山扶贫车间能够为“上班”妇女提供孩子玩、做作业的地方这样周到细致的服务大力称赞。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相关负责人强调:就业扶贫作为脱贫的重点工作,要积极创新工作方式,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凸显工作新亮点;充分发挥就业政策在促进就业创业方面的推动保障作用,确保取得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