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讯(通讯员 洪秋荣)今年以来,江西省瑞昌市推进就业扶贫工作以来,通过举办招聘大会、开展职业培训、建设扶贫基地、特设公益岗位、创业带动就业“五大模式”推动就业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爱心送岗温暖民生。以“春风行动”招聘会为契机,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基层平台,在贫困人口比较集中乡镇,巡回开展“大蓬车”送扶贫岗位下乡专场就业招聘活动,并确保每场组织企业不少于20家,提供岗位不低于100个,让偏远农村贫困农民在家门口能找到称心工作。每月定期在人力资源市场举办“贫困劳动者招聘日”主题招聘会,对有外出务工能力的贫困劳动者针对性开展就业帮扶,通过乡村能人、人力资源市场介绍引导其外出转移就业,并给予外出转移就业的贫困劳动者发放交通补贴。去年截止目前,为个出务工贫因人员271人发放交通补贴13.25万元。
传授技能就业无忧。以贫困村为重点,围绕特色产业和企业用工需求,积极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技能脱贫培训,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等与就业紧密联系的培训方式,重点开展了种植养殖、手工木工、保洁员、家政服务等专业培训。1-6月开展16期培训班,共培训745名贫因劳动力,落实贫困劳动力培训生活费补贴3.312元。实现“一技在手、就业无忧”,让贫因户吃上了技能饭。
扶贫车间安居乐业。制定实施了《瑞昌市就业扶贫基地认定及补贴办法》,鼓励热心公益、待遇较好、交通便利的企业申报扶贫基地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对在就业扶贫基地就业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劳务协议)的贫困劳动者,分别给予贫困劳动者本人和基地一次性奖励。目前为符合条件的8个车间47名贫困劳动力发主就业奖补资金3万元。
兜底安置保障就业。针对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但因年龄较大、身体较差、行动不便等原因,通过市场难以实现就业的贫困劳动者,通过开发农村保洁、保绿、保安、护河、护路等辅助性就业岗位,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行“兜底”安置,对安排在辅助性岗位就业的贫困劳动者,给予每人每月一定的岗位补贴。1-6月,全市乡镇、企业(事业)单位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贫困人员就业191人(其中:农家书屋安排残疾人13人),补贴资金5.7万元。
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一实施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采取扶持政策,在每个贫困村培养一批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现已从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骨干、农村经纪人、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创业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中,优先培育了67个创业致富带头人,并采取带头人带动二至三个贫困劳动者就业的“搀扶式”措施,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另一方面,根据贫困劳动力家庭情况和自身特点,对有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提供1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并给予财政贴息。同时,通过为其推荐创业项目、提供创业指导、给予创业补贴等措施,消除创业后顾之忧。今年为34名贫困人员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