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讯(通讯员 洪秋荣)“徐老板,啥时候运点山药去你店里销售。”在去新农山药种植基地的路上,檀山村农户陈敬军妻子熟络地与“瑞之参”种植销售大户徐步前招呼着。人社局就业扶贫负责人陈绪洪介绍道,徐步前老总公司兴旺不忘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在当地农户心中,他不仅是山药种植带头人,也是山药销售信息联络人,畅销的渠道鼓舞着农户种植好山药。
今年伊始,江西省瑞昌市人社局借助能人回乡的东风,不断加大产业扶贫的宣传力度,开展政策扶持,与一批有实力的乡贤产业、扶贫项目进行对接,推介山药速冻(瑞之参)、高压型加速器的创新应用、残疾人民间传统手工艺传习馆、中林华中林业孵化平台等优秀项目参加创业大赛,并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扶贫车间”,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上开辟新途径。
“我们夫妻在家门口扶贫车间工作,负责给鱼喂食兼搞搞车间卫生,干活比较轻松自由,让我既可在家门口干活挣钱,家里老人孩子都可以照顾,还种了田和地呢!”夏畈精准扶贫人员邵爱国说起扶贫车间的好处满脸的喜悦。“最让我感到开心的是我孩子从小学到以后大学的学费都是扶贫车间老板帮我们出,政府和企业对我们贫困户的大恩大德真是无以回报啊!”
为方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群众家门口就业达到增收脱贫目标,实现顾家和增收两不误,市人社局根据部分贫困群众没有一技之长、文化水平低、要照顾家庭无法离开家乡,但是又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实情,采取“企业+车间+贫困劳动力”的模式,着力推进“扶贫车间进村”活动,把就业扶贫车间建到百姓家门口,把就业“饭碗”端到贫困劳动力手中。
在南阳乡华懋“扶贫车间”,冯久平每天认真地缝伞面、缝伞套、缝伞标、缝粘扣......做了多年“伞”活儿,已经是个熟练的工人。虽然这种重复劳动有些枯燥,但是她还是乐此不彼。她说:“家门口有工厂,可以照在家里孩子还可以赚钱,挺好的。”
冯久平是护岭村的精准扶贫人员,丈夫几年前一场车祸去世了留下了不满10岁的两个孩子和几万元债务,日子过得很窘迫。自扶贫车间进了村,冯久平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开了。不仅每月有千元以上的收入,孩子上学还受到学校“特殊”照顾免费提供午餐和午休。
冯久平是江西省瑞昌市精准扶贫人员家门口“安居乐业”的缩影。华懋伞业在码头镇、南阳乡的扶贫车间免费提供设备52台,伞桌12个,其他设施、零件120个。安置当地百姓就近就业21人,其中精准扶贫人员就业11人。象这样的扶贫车间中心其他乡镇还有9个,共安置贫困人员就业47人。1-7月30名贫困人员享受奖补3万元。
“我们积极探索就业扶贫新途径,宣传推广创办就业扶贫车间,大力落实奖补政策和开展贫困劳动力跟踪帮扶等工作,把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和创业典型等建成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的就业扶贫车间,有效发挥了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人员就业和稳增收的作用。”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