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讯(通讯员 洪秋荣)今年以来,江西省瑞昌市人社局在地图中查看通过服务不断“向前”缩短与百姓距离,通过创新工作方法让就业创业工作“良性”运行。
惠民窗口“前移”。服务大厅以效能建设为契机,按照“亲民、便民、利民”的民生工程要求,整合办事程序,完善服务手段,提高办事效率,推出一系列创新服务举措,使所有业务科室“后台”前移,“前台”更前,实现了“科室围着窗口转,窗口围着群众转”。大厅一是与窗口工作人员签订《服务承诺责任书》,要求各窗口实行“六种服务”、做到“六个快”,即在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引导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及时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上,做到办事动作快、咨询答问快、审批手续快、急事处置快、联络协调快、解决问题快;二是以“微笑服务”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求窗口员工在接待来客时做到“1234”,即:“一个微笑、二次站立、三声相待、四句请言”。开辟用工、就业政策信息宣传架、宣传栏,墙上醒目处张贴工作人员证照牌、工作职责、办事须知、业务流程图等,方便群众办事,并将微服务融入每个环节、每个岗位,让群众感受满意、周到、温馨的服务。
就业服务“跟进”。充分发挥创业货款促创业带动就业的“助力器”作用,设立小额担保贷款绿色通道。担保中心从增加小额货款担保基金入手,扩大该项政策的惠及面,健全完善创业服务、创业培训、创业政策、跟踪服务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为各类有意愿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小额贷款、创业培训、后期跟踪等“一站式”服务。创新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何贷款联动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完小额贷款扶持创业的政策措施,简化货款办理办理环节,实行联合办公,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去年全年发放贷款1.3亿,且带动4000多人就业;广泛开展就业援助、积极开展走访,把困难家庭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中的“4050”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登记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入册,实行动态管理,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免费培训、职业介绍、扶持创业等就业服务。同时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同时大力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采取“宣传登记、搭建平台、对接帮扶”一条龙服务,“城区、镇街、社区、村居”一体化推进模式,做好回乡未就业毕业生的实名制登记工作,建立毕业生未就业信息统计数据库,做好求职或失业登记,2015年发放信息材料20000份。